在我国西北地区,棉花种植长期受干旱与盐碱两大逆境制约。当地棉农常面临 “浇水难、保产难” 的双重困境,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。针对这一农业生产痛点,曹靖与他的科研团队自聚焦棉花抗逆基因研究,开启了科研攻关之路。

“我们团队常年扎根实验室与试验田,从海量基因中筛选抗逆候选基因,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锁定 GhHAT18 基因。”曹靖在介绍中提到,GhHAT18 基因是一种植物特有的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,在棉花抗逆中扮演 “调节器” 角色。当遭遇干旱或盐碱胁迫时,该基因通过生理调控机制增强棉花适应能力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导入棉花后,可显著提升植株对干旱和盐碱环境的耐受性,确保棉花在逆境中维持良好生长状态,进而实现产量提升

为验证基因功能,团队成员在新疆库尔勒、玛纳斯等典型干旱盐碱地区建立试验田。科研人员顶烈日、冒酷暑,定期采集土壤样本和棉花植株数据,详细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基因表达量、作物长势等指标。经过三年多的田间试验反复验证,团队证实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 GhHAT18 基因的棉花,在中度盐碱地中存活率提高 20% 以上,干旱条件下亩产量提升 15% 左右,抗逆效果显著。

为研究出这项成果,团队攻坚克难,熬过无数个在实验室分析数据的深夜,踏遍无数片盐碱试验田采集样本,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基因调控规律。如今,这份坚守终见实效 —— 经改良的棉花品种实现每亩增产 70 公斤,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17%,每亩地节水达 50 到 60 方。从实验室的基因解码到田间的产量提升,曹靖团队用科研力量为干旱盐碱地区的棉田注入新活力,让 “科技兴农” 的承诺在田垄间落地生根,更让棉农的丰收希望在逆境中愈发饱满。

试验田棉花图





发表评论